做家事,培養四大好能力


 


日本BENESSE教育研究開發機構調查,常動手做家事的孩子,


不僅能培養責任感、計畫能力、堅持度,也能推升大腦成長與學業成績的良性因子。



☆能力一:增加感受力,培養自我監控力


日本筑波大學附小資深教師勝田咉子指出,做家事是一種替對方著想的行為。習慣幫忙家務的孩子,


對事物感受力較佳,在學校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;善於關注周遭動態,也容易培養出預測因果關係的後設認知能力。如果要完成任務該做些什麼?步驟為何?這都有助於發展出一套自我監控的學習策略。


 


☆能力二:培養責任感,強化自我約束力


固定分擔家務的孩子,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較強,責任感也在無形中獲得強化。


例如:當孩子分配到垃圾的工作時,必需學著對自己有所要求,在特定時間內暫時放下想做的事,


先去完成該做的事。藉由完成目標,孩子可累積貢獻一己之力的成就感,以及身為家族一員的歸屬感。


 


☆能力三:強化挫折忍耐度,提升問題解決力


父母在學著放手、讓孩子自行處理生活事務的過程中,也提供了「錯誤中摸索」
(trial and error)的珍貴機會。日本早稻 田 教授田中博之指出,在面對種種無可預期的困難時,


孩子必須學會堅持下去,主動思考如何化解問題,無形中可強化挫折忍耐度。


此外,做家事也能提升思考判斷,以及區分優先順序的能力。如兩個小時內必須辦妥三件事,


應先從哪件事做起才好?


怎樣的流程步驟最有效率?


遇到問題時,該找誰協助?


都是最佳的練習機會。


 


☆能力四:活化前額葉皮質,開發大腦功能


 


動手參與家務,也有助於開發大腦的功能。


日本腦科學專家、諏訪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篠原菊紀指出,


看似繁瑣無益的家事,可訓練大腦的工作記憶,是屬於高層次的智能活動。


因此,多幫忙家事,可以讓孩子在和家人互動的同時,


活化掌管情緒、判斷和推測能力的前額葉皮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ㄚ里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